甄別高校性質很重要 如何識破大學“分身術”
2008-04-25 15:30:00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文章作者:樊未晨
“如果再給我和女兒一次機會,我們一定會選擇一所沒有新校址的學校”,馮女士家住北京市海淀區(qū),去年女兒如愿地考上了離家很近的一所大學。但是沒想到,從進入大學校門那天起,女兒就被安排到離家40多公里以外的新校區(qū)去了。
如果在百度鍵入“大學新址”,就會有40多萬條相關信息蹦出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學新址。有的大學有了“新家”、有的大學甚至一下子多出了好幾個“新家”,大學像玩兒起了“分身術”,讓那些站在大學門外的人看得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這些“分身術”亂了心神。
分身術一:大一新生往往被送到與大學文化隔絕的大學城
馮女士的愛人在女兒上初中那年因病去世了,幾年來,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去年高考,母女商定一條選學校的原則:盡量選離家近的學校。恰好離家一兩站地的地方就有一所不錯的工商類大學。
本來覺得離家近就可以不用住宿了,結果剛開學的一段時間,由于沒能馬上申請到宿舍,女兒每天起大早趕最早的班車去地處房山區(qū)的新校區(qū),下午下課之后再坐車往回趕,不到七八點到不了家,即使這樣,女兒還會經常因為堵車遲到。
本來還在慶幸自己家門口就守著一所大學,既可以省去一部分住宿費母女倆也可以相互照應,沒想到反而給母女添了大麻煩。
近些年,大學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股愈演愈烈的規(guī)模擴張風潮,其中擴大占地面積、鋪設基建攤子的情況尤為突出。
你占地幾百畝,我就要上千畝,你上千畝,我就要達到一萬畝,以至于現(xiàn)在有的大學簡介里在形容自己學校的占地面積時已經開始使用“平方公里”作單位了。
而那些在大學城的各個新校址中,眾多的大一新生被送到了那里,有的學校甚至把整個本科都搬進大學城。“這里一切都是新的,教室和校園的各項設施也不錯,但是,就是找不到老校區(qū)的感覺”,馮女士的女兒說。
蘭州大學的小姚已經快畢業(yè)了,但是提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仍說十分郁悶:“我們的校區(qū)在蘭州郊區(qū)的榆中,校園邊上就是莊稼地,一出門就能踩到田埂上。我剛上學的時候一點兒也找不到上大學的感覺”,想象中的“散著步就能撞上滿頭銀發(fā)的老先生”的場面,沒有在小姚的大學生活中出現(xiàn),連圖書館的圖書都新新的,只散發(fā)著油墨味,感覺不到書香。
由于很多大學的新校區(qū)都建在遠離城區(qū)的郊區(qū),校園周邊缺少相應的生活設施和配套設備,“我們在這里的課余生活實在太貧乏了,貧乏到只能談戀愛了”,小姚說。
“家長選擇學校的時候,不能太關注到大學的占地面積有多大、有幾個校區(qū)”,馮女士說,“我們更看重的是長期以來這所大學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即使報考前也到學校里考察過了,我們看重的也是學校主校區(qū)的氛圍�!�
有專家說:“一個大學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濃烈的學術氛圍,豈是一個面積大所能代表和涵蓋?”
雖然新校址的硬件設備比較好,但是老校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再豪華、再漂亮的新校舍無法展現(xiàn)的。而一些講座、學術活動等也多會在老校區(qū),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不方便。
“一次學校請了我們專業(yè)方面非常有分量的一個學者做講座,我們都很想參加,因為路途遙遠再加上擔心路上堵車,下午2點的講座,我上午10點就出門了,結果還是因為高速路霧大遭遇了大堵車,趕到學校講座都開始了”,馮女士的女兒說,那天她再回到學校已經是晚上7點�!盀榱艘粋兩個小時講座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效率太低了”,她說。
再加上老師們也很少入住這些新校區(qū),他們通常是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坐班車到新校區(qū)上課,下課后再坐班車回老校區(qū),學生日常有些學業(yè)上的疑問都很難找到老師。難怪一些新校區(qū)的學生說,感覺自己就像被大家庭拋棄的孩子,看著那些“還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孩子”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面對這種情況,考生和家長雖然無法阻止大學繼續(xù)“分身”,但是至少可以在報考之前了解所報大學是否有新校區(qū)、在什么位置、大一的新生是否要入住新址、在新址會待多久,做到心中有數(shù),也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分身術二:名校辦分�?忌狭讼嗤膶W校卻無法享受相同的教育
蘭州的芳芳有個夢想,就是能像表姐一樣考上北京師范大學,于是前年高考就把北京師范大學作為了目標,結果由于分數(shù)不夠沒有考上,去年她仍不改初衷,繼續(xù)努力,非考上北京師范大學不可。
終于,她被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的國際傳媒設計學院錄取了,雖然分數(shù)并不是很高,但是全家人仍然為芳芳考上了名牌大學而高興不已。
但是,到學校以后,她的興奮慢慢變成了失望。
原來這個學校與表姐描述的北京師范大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雖然在招生時都是北京師范大學,但是這里只有一部分老師來自本校,其他的老師都是重新招聘的,而且這些來自本校的老師也有一些是每個學期輪換的,“這些老師很難真正保證教學質量”。
對于很多一門心思備戰(zhàn)高考的考生和家長來說,他們更擅長研究考題,但是在甄別高校的性質方面可能完全是個“門外漢”。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有分校,北京師范大學在珠海有分校、北京大學在珠海也有分校、清華大學在綿陽有分校、山東大學在威海也有分�!�
機關層層,迷霧重重。
雖然這些學校并不是“李鬼”,但是里面還是有一些家長和考生這些非專業(yè)人士,不能一下子識破的玄機。
僅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為例,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的,是按照獨立學院的機制和模式運作的。非常清楚,這其實是一所獨立學院。
“去年,當我收到北師大珠海分校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非常高興”,芳芳說,雖然知道跟北京的北師大會有所不同,但是芳芳和家人想當然地認為:分校就應該是本校的一部分,不會有太大區(qū)別的。
可惜芳芳的喜悅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
所以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前要認真閱讀招生目錄和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不要看到名校就興奮起來,要充分了解所報學校的所有相關信息。
分身術三:注意合并進來的三流校大學變幻出“千手千眼”
與芳芳遭遇的“分身術”不同,河北的立明的遭遇讓他更為惱火。
立明也是去年參加的高考,他學的是理科準備報考工科類院校,填報志愿時,他在天津大學的建筑系和上海交大的電子類專業(yè)之間猶豫。后來他選擇了上海交大,因為他覺得上海交大的名氣更大些,而且電子類專業(yè)也是熱門專業(yè)。
沒想到錄取的時候,他的專業(yè)成了農學。原來電子類專業(yè)的分數(shù)較高,立明的分數(shù)不夠,他又選擇了“服從分配”,這下他被分配到了合并到上海交大的上海農學院。
“在高考之前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去學農學,我對這個專業(yè)一點兒都不感興趣,都怪我當時填寫了‘服從分配’”,說到自己的專業(yè),立明總是耿耿于懷。
立明說,如果當時報考的是天津大學就好了,即使分數(shù)不夠也會被調劑到化工工藝之類的專業(yè)。
“雖然這個專業(yè)我也不太喜歡,但是天大的很多專業(yè)都很過硬,在全國都能排在前幾名,將來的前景也還是光明的”。
馬上就要升入大二的立明,終于決定退學,明年再考,他說:“由于不停地合并,很多大學似乎一下子多出了‘千手千眼’,一不小心被其中的一只手撈去自己還茫然不知,最后進錯了廟,拜錯了神。我的這個失誤可能會讓我浪費兩年的青春,從頭再來我可能才能再站起來”。
立明提醒今年的考生和家長,一定要在考察所要報考的學校時著重對學校近些年的合并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且詳細研究每所被合并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和在全國所處的學術位置,同時,他還提醒考生,在填寫“是否服從分配”時,也要慎重考慮,了解自己的心理訴求是更看重學校還是更看重專業(yè),然后再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