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中生志愿服務與升大學掛鉤
2009-08-06 11:23:47成都商報文章作者:汪玲
“我國將把志愿服務作為高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情況可作為學生評優(yōu)、高校選拔的重要參考因素。”教育部在7月初印發(fā)了《關于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該《意見》下發(fā)的時間正值中小學開始放暑假之際,對于那些忙碌的高中生來說,這一指導性的意見是否能改變他們對于假期的安排?
然而,記者昨日調查發(fā)現,在高考指揮棒下,考生們還是更愿意把暑假里大把的時間用于補習,參加志愿服務的高中生竟不足一成。在成都的高中生們看來,志愿服務“一沒土壤、二沒用場”。針對高中生志愿服務缺乏對象的問題,市教育局表示提倡學校建立對外志愿服務基地。
記者調查:
暑假怎么過?八成選了補課
暑假里,忙碌的高中生們大多是怎么過的?有多少人愿意把寶貴的假期用在志愿服務上?
昨日,記者選取了城區(qū)里成都七中、石室中學、樹德中學、成外、實外等5所中學各10名高一、高二的學生,共50人進行了調查。記者驚奇地發(fā)現,這一政策對學生們的引導似乎并不大。
50名高中生中僅有1名在暑假里有參與志愿服務的安排,40人假期里有補課的安排。另外,有11人表示有志愿服務的想法,但缺乏相應的渠道和途徑。
成外高一學生王鳴是調查中唯一參加了志愿服務的,他告訴記者,在高中階段,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很少,而在大學階段就比較普及,他也是打算與部分四川大學的大學生一起去都江堰當2天的心理服務志愿者。
學生反應:
志愿服務掛鉤升學不現實
對于教育部日前《通知》中的新規(guī),高中生們普遍認為“并不現實”。
“首先,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太繁重了,其次,即使心有余力,也缺乏志愿服務的對象和土壤�。�”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高一的陳敏同學認為,“社會服務基地”對高中生來說簡直是個“稀缺資源”,說到志愿服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敬老院、孤兒院等場所,以至于此前媒體曾報道同一位老人一天內被洗幾次頭的窘事。而這類場所也大多認為高中生去參加志愿服務就是“走過場”。
陳敏說,自己就曾組織過文學社的一些社員到社區(qū)宣傳交通安全知識,但剛到社區(qū)聯系,對方馬上就說:“何必那么麻煩,你直接把單子拿過來蓋章就行了。”陳敏后來才明白,對方是怕組織活動太麻煩,想直接出個證明,證明她們在此做過志愿服務就完事了。
更多的同學認為,志愿服務的證據不過就是一紙證明,這太容易造假,和升學掛鉤后易造成升學不公。另外,參加志愿服務的質和量上如何評判也沒有一把尺子,因此,這個新規(guī)的操作性并不強,能在學生中起到的引導性作用也自然有限。
業(yè)內人士:
謹防志愿服務成“敲門磚”
而更多的中學老師則認為,學生和社會對這一政策的反應也映射出了明年新課改實施的難度。
據悉,2010年四川將實行新課改,其中設置“綜合素質學分制”就是新課改的最大亮點。方案規(guī)定,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獲得2學分。三年中學生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qū)服務,獲得2學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也就是說,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未來將真正影響到考生升學。
對此,教育專家姚文忠認為,新課改不僅需要教育內部觀念的改革,也需要社會力量予以支持。目前,社會上對學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仍然存在著輕視現象。有的學生志愿者想上門服務,常常被對方婉拒,一些接受單位怕承擔責任,更怕麻煩。甚至有人認為,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是作秀。有的單位為了應付學生,只好蓋章了事。學生志愿服務要搞好,社會和企事業(yè)單位不僅要伸出熱情歡迎的雙手,而且要把育人當成自己的分內事。與此同時,教育部門在評價機制上,也要注意引導,“特別要注意引導高中生,告訴他們志愿服務不是考上名牌大學的敲門磚,而是走向健康人生的催化劑。”
有關部門:
全市學校將逐步設對口志愿服務基地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下一步,教育部門會更加強調學校應重視學生的志愿服務,并推廣建立對口志愿服務基地。另外,近期,全市也將進一步推進“大手拉小手”活動,讓中學生動起來,進一步深化創(chuàng)文明的成果。
團市委方面也向記者表示,只要年滿14周歲的公民,都可以注冊成為志愿者,高中生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團委注冊,接受統(tǒng)一的調度。另外,目前全市已在各社區(qū)建立了293個志愿者服務站,并加強了對青年志愿者的管理。后續(xù),也會為這些在校的高中生們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