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綱:加大“原因”考查
2009-09-11 11:09:20教育頻道
可以說,今年的考綱還是強調主干知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中國古代史中,強調政治、經濟、民族和思想文化主干基礎知識的梳理和整理;在近現代歷史上,中國人民的探索,以及應對數次侵略,歷來是兩條主干線;共和國歷史分為四個階段,從考綱里可看出,高考將對每個階段形成的原因加大考查力度,尤其是思想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是加大了對整個歷史事件來前因后果的考查,尤其是原因,這一考點要求得更加細致了。這就要求考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重大歷史事件的整體過程和全貌。這在2008年增加的內容中體會得更甚。
三是強調思想在重大歷史事件中作用的考查。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改革開放等等。
四是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滲透,如高考正逐年加大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
由此,2009屆考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復習。
1.明晰往年高考失分點。
從往年高考來看,考生們的劣勢比較明顯。第一是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不強,如2008年的歷史高考客觀題中,基本上都考查了材料解讀信息的能力,但是學生們得分的情況并不太理想。尤其是有些材料是用文言文表述的,不少學生讀不懂,這就制約了得分點。
第二是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對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清,甚至混淆歷史事件。
第三是作答時高度站得不高,思維較為局限。
第四是語言組織能力差,學生以口語或不嚴謹的語言作答,制約了考試的得分點。
2.落實基礎不空談。
隨著高考形式的變化,教師要加大對歷史概念的講解和闡述,有些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強,主要是他們對歷史事件不清楚,有些內容混淆了,歷史概念的講解和闡述不可少。學生們應以時間為線,通過總結階段特征,從某一知識點切入將相關的知識給“網”起來。
落實基礎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讓學生把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變成名詞解釋,任何一件歷史事件要說得出前因后果,在練習中進行查漏補缺。另外,要注重審題的訓練。
學生們加強規(guī)范性的訓練的同時,也要學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寧愿做到“全面地膚淺”,也不要“片面地深刻”。另外,學生在考試時,一定要調整好心態(tài),將平時的訓練考試化,只有這樣高考時才能正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