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怎么辦?6個“代替”要牢記
2010-01-06 09:38:46新浪
逆反心理,又稱逆向心理或對抗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進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這和家長不當?shù)慕逃绞接泻艽箨P系。消除孩子逆反心理,關鍵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才是方法和技巧要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以身教代替說教
父母習慣于對孩子的說教,而且?guī)в薪逃柕目谖�,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說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長天天玩電腦游戲沒節(jié)制,卻訓斥孩子不能玩電腦游戲,孩子當然不服氣。所以,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尤為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以肯定代替否定
一些家長總是無意中用否定句來否定孩子,這樣的否定標簽會使孩子感到十分反感。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但孩子同樣有好的一面,我們何不放過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呢?讓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會在家長的不斷肯定、表揚、欣賞中朝著好的一面發(fā)展。否定會使孩子喪失信心,肯定會使孩子堅定信心,以至于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以關愛代替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因為這種愛被沒完沒了的嘮叨、指責、說教給隔斷了。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試著把自己的心態(tài)放回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那么,相信家長這種無條件的愛足可軟化孩子與自己的對立。
以商量代替命令
許多家長習慣于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如睡覺的時間到了,孩子還在看電視,就下命令說:“你應該睡覺了,聽到?jīng)]有?”青春期的孩子對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命令會公開反抗。如果換成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對孩子說:“你是不是該睡覺了,你看這么晚,明天能按時起床嗎?”如果擔心孩子不聽,則可以用選擇句,比如“你是八點睡呢還是八點一刻睡?”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以配角代替主角
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家長習慣于在前臺當“指揮”,但孩子大了,家長就應該移身幕后,讓孩子上臺主演。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給孩子讓出了成長的空間,賦予了孩子責任,同時也有利于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以放手代替管制
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一放手就會闖禍,所以需要嚴厲管制。不管就會沒規(guī)矩,把心玩野了。殊不知這樣的管制,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責任感,使孩子的自制能力無從培養(yǎng)。為了掙脫束縛,尋求自我空間,孩子就會和家長對抗。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教會孩子去為自己負責,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推薦閱讀:
揭秘高考生心理密碼:爸爸媽媽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