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輔導: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知識點解析(3)
2011-08-15 14:58:13高考網(wǎng)整合
5、省略句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
見燕使者咸陽宮。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6、固定格式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然則將軍之仇報。
荊軻有所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以故荊軻逐秦王。
三、難句翻譯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將軍豈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今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四、名句記誦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微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五、文學文化常識
1、《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填人名)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編訂的,是一部(填體裁)史書。全書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著重記載了各國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不小。原書沒有標題,課文題目都是后加的。
2、背景材料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已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趙,秦統(tǒng)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國是一個地處北方的小國。當初燕王為了討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zhì)。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破趙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為了抵抗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當初在秦被凌辱之仇,決定派荊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如果要挾不成,便刺死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士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侍奉……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