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急劇下降 自主招生被指不公平
2011-08-24 10:29:03中央電視臺
《新聞1+1》2011年8月22日完成臺本
——重點大學,農村生源為何減少?
�。▽б暎�
解說:中國農大農村戶籍新生跌破三成。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生輔導員:城鎮(zhèn)跟農村的學生比例是7:3,去年的比例應該是6:4左右。
解說:清華新生縣級中學生原占比1/7。
晉軍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從80年代到現在,從50%左右降到了不到20%。
解說:考生結構、教育體制、招生制度、重點高校、農村生源為何越來越少。
沈琦清華大學2011級新生:我們沒有那些城里的孩子有競爭優(yōu)勢,我們的視野也沒有別人寬闊。
解說:北大欠發(fā)達地區(qū)擴招,清華自主招生B計劃,推動教育公平,究竟方法何在?
《新聞1+1》今日關注:“重點大學,農村生源為何減少?”。
主持人李小萌:
歡迎來到《新聞1+1》。
這幾天很多大學陸續(xù)地開學了,我們來看我身后一張照片,我們看到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正到學校報到,他們是中國農業(yè)大學的新生。中國農業(yè)大學今年出現了一個變化引起社會的關注,在十年當中,今年第一次出現了農村生源低于30%的現象。那么,我們概念當中面向農村為主的這樣一個農業(yè)大學尚且如此,那么其它的高校又怎樣?去年2010年清華大學的新生當中,農村的孩子只占到了17%,而在這一年,在全國高考的考場上,農村的孩子占到62%,所以反差很大。同時更有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重點大學當中,農村的生源是一直在呈一個下降的趨勢,都說數據自然會說話,那這些數字究竟在向我們揭示著什么呢?
解說:今天是中國農業(yè)大學新生報到后的第一天,這所國家重點大學,今年共迎來了3057名本科新生和2727名研究生。今天新生們與往年一樣正在進行著緊張的軍訓,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在這些新生中農村戶籍學生的比例僅為28.26%,十年來首次跌破三成。
記者:我看這有一份名單,你們學校你們班農村和城鎮(zhèn)孩子的比例是多少?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生輔導員:我看一下,大概7:3,城鎮(zhèn)占7,農村占3。
解說:四年前,來自安徽的小程是從農村考入中國農業(yè)大學的眾多學生之一,今年他順升為本校研究生,并成為所在學院的本科新生輔導員,而同樣來自農村的學弟、學妹卻面臨著更嚴峻的錄取比例。在小程眼中,中國農業(yè)大學對農村生源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生輔導員:作為農大而言,我更希望有更多的農村戶口學生考到農大來,因為他們出生在農村,對農村了解更多,可能將自己的所學和實踐更好地聯系起來,這樣更好地可以服務于農村,可以跟農大的理念也是相吻合的。
解說:中國農業(yè)大學如此,其他大學呢?8月16日,清華大學新生報道,農村生源比例也是輿論關注的焦點。該校招生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生來自于1200所中學,其中縣級及以下的中學約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農受村生源超過500,占比約1/7。
晉軍:從80年代到現在,從50%左右降到了不到20%,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
解說:在今年高考前,來自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2010級幾位學生的調查引發(fā)外界關注。調查顯示,2010級清華大學學生中,農村生源占總數的17%,而在當年的高考中,考生中有62%的農村學生,幾位學生在調查報告中總結,農村生源占比呈現下降趨勢。不僅是清華,還有北大,在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劉云杉相關研究中,北大農村學生比例,近年來一直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劉云杉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在80年代中期到1995年之前的數據里面,整個農村學生的比例差不多在30%左右,那么到了最近一些年是一個比較大的下降,可能10%到15%之間。
解說:三所高校的特征究竟是否有代表性呢?這是否是重點高校的普遍現象呢?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課題組也在跟蹤這個現象。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目前農村學生主要是在第二、第三類的學校,所謂二本以下的這些學校,尤其是民辦高校、�?�、職業(yè)院校等等,而在所謂研究型大學,就在金字塔的尖上,農村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少。
主持人:話題的起源來自于我手里的這份清華大學學生做的調查報告,長達22頁,有非常多的表格和數字,報告的題目叫“誰更有可能上清華?”,高考入學機會的一項社會學調查。它得出的結論跟我們揣測的不太一樣,所以引起的情緒也不一樣,有的相對激烈一些,有的相對平和一些,我們先來看看比較激烈一點情緒化的表達。
這是專欄作家連鵬的說法,他說:“那些農村或者邊遠山區(qū)的孩子,出身貧寒,沒有社會保障,面臨教育部公,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全家舉債,也面臨著戶籍的不公。就算大學畢業(yè),沒有后門,也很難找到工作,雖少許會成功,但是面對種種不公,還是會出現某種的惡性循環(huán)。”確實聯想了很多,也確實是折射了一部分社會現象。
但同時也有人說,這樣一個重點高校當中農村生源比例下滑這個數字是不是值得我們那么緊張?我們來看另外一個觀點。這個觀點這么說的:《農村生源減少不見得是壞事》。他說:“農村孩子上大學機會其實更多了,高校農村生源的下降,關鍵因素是中國的城市化率在上升,隨著城市化的迅速推進,農村生源自然也會隨著城市化提高而下降。”他的觀點是不用太過于緊張,但是這似乎不能解釋一個現象。
我們來一個柱狀圖,雖然說農村生源在重點高校當中下降,就是我們看到中間的這個圖是下降的,但其實農村孩子在所有高校當中的比例,在這些年當中是在上升的,包括在普通的學校當中,農村生源也是在上升的,為什么出現了這樣一個反差?這就需要聽聽專家的解釋,我們來聽聽清華做社會調查的課題組的老師是怎么解釋的。
晉軍:有研究者認為,擴招之后,高校的名額向城市,特別是向一些超級中學集中的趨勢開始加劇,大概也就是這十年左右,現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相比確實是更容易上大學了,但是跟以前不一樣的是現在上了大學可能一年找不到工作�,F在如果不上最好的大學,那么可能就在本地找不到最好的工作,特別是如果沒有家庭背景的話,那么這就使得很多農村的子,特別是家庭不太好的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可能要舉家借債,或者父母、兄弟姊妹出去打工,全家人養(yǎng)著一個、供著一個孩子上大學,上了大學之后反而因為找不到工作,孩子還要回到村莊里頭,甚至還要跟他以前的高中同學一起再出去打工。這個對于他來講,教育成本很高,沒有收益,教育也沒有成為一個向上社會流動渠道,反而變成了一個已經有的各個階層這種結構一個再生產的過程,目前可以看到這樣趨勢,但是我希望不要變成現實,因為那樣的話,就會帶來非常非常多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