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免試上清華是一種情緒化解讀
2017-02-20 15:18:07紅網(wǎng)
近日有關“按照《2017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要求,學生僅需通過漢語水平考試(簡稱HSK)就能申請清華大學”的報道引發(fā)輿論質疑,認為此舉降低了國際生讀名校的門檻,間接導致中國學生為讀名校而移民。對此,清華大學回應:國際生報考清華大學需要滿足多項條件,HSK僅為申請條件之一。(2月19日《現(xiàn)代快報》)
去年,清華招生辦就曾放出消息,將于2017年起采用申請審核制招收國際學生,取消筆試。亦即是說,外國人進清華讀本科可免筆試,提交申請材料等審核通過即可。轉眼間,這一招生動向在某些標題黨的渲染下,竟掀起了爭議與怨言并存的輿論風波。標題中直言“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表現(xiàn)出滿滿的教育不公,更營造出“崇洋媚外”的既視感,而清華大學也由此被推至風口浪尖。
按常理講,中國頂尖的高校面向國際學生,施行申請審核制招生,的確容易給人造成“厚彼薄此”的嫌疑。畢竟,這些名校對于國內的莘莘學子而言,擠破腦袋都想進入。在應試成績仍然將絕大部分國內學生拒之門外的語境里,對國際學生免除筆試無疑像是大開方便之門。這種強烈的對比中,自然會讓國人深感不適,甚至有種“被薄待”的感覺。
但實際上,大量激烈的網(wǎng)絡評論中,有些重要且能反映事實本質的細節(jié)卻被有意無意地曲解了。比如,“不用進行校方的筆試”被解讀為“不用考試”。事實上,申請清華的國際學生不僅需要通過漢語水平考試。還被要求提供推薦信。學校最終采取的是綜合評價,會基于大量非考試成績形式的參考指標進行衡量。亦即是說,免筆試看似降低了挑選國際學生的門檻,實際上更加注重申請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對招收生源機制的一種教育創(chuàng)新。
進而言之,這種招生形式的變化,其實擴大了優(yōu)秀生源的申請范圍,無形之中也增大了申請者的競爭壓力。而申請是一回事,會否被錄取則是另外一回事。即便“具備申請資格”也并非就登上了“直通車”。學校還會再進行專業(yè)加試,從而保障生源質量。外籍學生申請國內名校“不用考試”顯然只是對招生新政的片面解讀,是不理性因素使然和情緒化歸因的結果。
國人所擔心的另一個問題,表現(xiàn)在此舉可能瓜分教育資源,對國內考生造成潛在不公。從現(xiàn)實情況看,這種擔憂并不存在。以清華大學為例,其本科國際學生的錄取名額將與往年持平。清華大學在國內的招生錄取規(guī)模,也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維持在3370人左右,因此國際學生招生名額不會擠占國內學生名額。需要說明的是,北京大學(分數(shù)線,專業(yè)設置)至少在2014年以前,免筆試招收與考試招收就已并行存在。
其實,清華對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進行調整,符合當下的大學評價標準。為了吸引國際人才,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逐步與國際接軌,國內的高校這沒做并沒有什么好非議的。國外知名的哈佛、耶魯?shù)却髮W早已施行申請審核制,難不成中國學生留學也是對國外教育資源的擠壓?顯然,在教育資源“互利互惠”的時代,這是一種悖論。鑒于少數(shù)有條件的家長為讓子女容易上國內名牌大學,以“移民”的方法曲線就學的現(xiàn)象,則要求招生標準更加細化,盡量做到公平,絕不能因此加劇國內教育的不公。文/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