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嶼的面積和地理位置大全
2018-10-08 11:40:50育路教育網(wǎng)
釣魚島嶼 釣魚島面積 釣魚島最新事件
釣魚島嶼簡介與釣魚島嶼面積:保釣魚島嶼最新事件消息(不段更新中)
我國最東的島嶼是釣魚諸島東邊的赤尾嶼。釣魚諸島由11個無人島組成,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南小島、北嶼、南嶼、飛嶼等。 釣魚諸島位于臺灣省東北,距基隆港約190公里,距沖繩島西南約420公里。釣魚諸島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島嶼周圍的海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五個臺灣本島面積。
釣魚島呈番薯形,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3塊小島礁,即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分散于北緯25°40′~26°、東經(jīng)123°~124°34′之間,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總面積約6.344平方公里。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海拔362米,位于中部;其它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條主要溪流。
這些島嶼在地質(zhì)上和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起,都是臺灣北部近海的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位于東海大陸架上,為臺灣島的附屬島嶼,隸屬于中國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zhèn)大溪里管轄。即使是根據(jù)1960年生效的大陸架公約來看,釣魚臺列島理應(yīng)為臺灣島的一部分。
中國有關(guān)釣魚島的最早文獻出自1403年(明朝永樂元年)的《順風(fēng)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其后文獻及官方輿圖亦采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1534年(明朝嘉靖十三年)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欽命繪制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fā)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
在1893年(光緒十九年十月),即甲午戰(zhàn)爭前一年,慈禧太后下詔將釣魚臺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采藥用地,詔書中寫道:“盛宣懷所進藥丸甚有效驗。據(jù)奏,原料藥材采自臺灣海外釣魚臺小島。靈藥產(chǎn)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該卿家世設(shè)藥局,施診給藥,救濟貧病,殊堪嘉許。即將釣魚臺、黃尾嶼、赤嶼三島賞給盛宣懷為產(chǎn)業(yè),供采藥之用。”
大陸現(xiàn)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臺”的名稱,臺灣沿用“釣魚臺”名稱至今。
釣魚臺列島位置
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jié)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
地理位置:東經(jīng)123°-124°34′北緯25°40′-26°
相對位置:閩之正東,臺之東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質(zhì)特征:其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jù)1982年估計當在737-1574億桶。
地理特征:處在大陸架上,附屬于臺灣島,以海溝與琉球群島相隔。
島嶼面積:釣魚臺列島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周長13.7公里,面積約為3.838平方公里,是釣魚諸島中最大者。
釣魚島嶼生態(tài)環(huán)境
釣魚島面積居十一小島之冠,島上基巖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這些植物顯然為了適應(yīng)海上強風(fēng)的自然環(huán)境,都長得又矮又粗壯,其中很多便是名貴藥材。有一種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巖石縫中,是防治風(fēng)濕癥和高血壓的良藥。中國沿海采藥者有不少人祖輩在釣魚諸島采摘中草藥。位于釣魚島東北的黃尾嶼,陡巖峭壁,屹立于海中,成千上萬的海鳥棲居在這里,每年4-5月間,成群的海鳥幾乎遮住了黃尾嶼的天空。海鳥在黃尾嶼產(chǎn)卵,數(shù)量極為驚人,登岸撿拾鳥蛋者,俯拾即得。海鳥因甚少與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獵,故鳥不怕人,捕捉極為容易。黃尾嶼因鳥多,又稱為“鳥島”。
釣魚島一帶是太平洋的海鳥棲身所,可是海鳥好似有兩個不同的家族,只分別棲身在黃尾嶼和北小島上,而居中的釣魚島僅是兩島之間的停留站。白天兩島的海鳥各自離島覓食,疲倦時便在釣魚島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飛返自己棲身的黃尾嶼與北小島。
南小島蛇多,簡直遍布全島,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則如小手指頭細。蛇的顏色一般以黃色、黑色居多,但都是無毒的。南小島也許由于蛇太多,鳥類竟然絕跡。此外,釣魚諸島由于風(fēng)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沒有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