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紀念劉和珍君》教案六(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9-08-29 23:37:08
憎。這部分是按照由愛到憎的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⑵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的最初相識,再詳細敘述遇難的經(jīng)過。敘述遇難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jié)。
⑶ 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確: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梢娛前凑沼煞穸ǖ娇隙ǖ倪壿嬳樞虿季炙悸返�。
板書設(shè)計:
總體思路 局部思路
(邏輯順序) 寫作緣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喚醒麻木庸人
悼念劉和珍君 愛
控訴反動政府 恨 追述生平事跡
記念主體 概括慘遭殺害(時間順序)
(3、4、5)詳寫遇難經(jīng)過
教訓意義 勸戒徒手請愿 否定
(6、7) 激勵奮然前行 肯定(邏輯順序)
3、內(nèi)容分析:
⑴ 文章寫于事件發(fā)生同年4月1日,一般來說記敘同年發(fā)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僅僅說“今年”即可,但是在這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以“中華民國”來紀年,這是憤慨的揭露和諷刺。“三·一八”發(fā)生說,魯迅正在寫《無花的薔薇之二》,他當即在這篇文章的后部分,同樣大書“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并稱這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作者對“中華民國”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1925年在《忽然想到》中說:“我覺得仿佛久沒有所謂中華民國……”,在作者看來,所謂“中華民國”早已經(jīng)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殺人民的機器,所謂執(zhí)政府總統(tǒng),完全是屠殺人民的劊子手!因此,作者在文章開篇寫“中華民國”具有諷刺意味,我們不難從這莊重嚴肅的文筆中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 劉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明確:文章沒有詳細介紹劉的事跡,只是記敘了幾次印象。
① “然而在這樣……就有她”。“然而”強調(diào)了她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定全年”需要很大的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她的勇氣。生活雖艱,預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 “能夠不為……反抗……”。不屈勢力,反抗校長,富于斗爭精神。
③ 女師大復校,她“慮及……”。慮及前途,黯然淚下,有思想,有遠見,富有責任感。
④ 始終微笑,態(tài)度溫和,和藹善良。
⑤ 欣然請愿,敢于斗爭。是一位熱血青年。
⑶ 作者為什么一再寫劉“她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
明確:強調(diào)劉的善良可愛,反襯出反動派的兇殘和反動文人的下劣。
⑷ 作者為什么一再說“我實在無話可說”“我說不出話來”“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
明確:烈士被殺,無限悲痛,不能不寫,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無話可說,不是真正的無話可說,而是憤怒!反動派的殺害人民的兇殘,文人的污蔑和惑眾的下劣,令人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覺得悲哀”。魯迅每次觸及走狗文人時,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鄙視和憤慨,曾用筆墨形象地描繪過走狗的劣性:“每一個破衣服人走過,叭兒狗就叫起來,其實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叭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從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慘象……流言,尤使我……”同樣用了個“尤”字,兩次使用,絕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對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尋常的恨。
(朗讀時,“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讀出,讀得鏗鏘有力,只有這樣能傳達出作者的無比憤慨和仇恨的感情)
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寫的必要,因“恨”而無話可說,“悲”和“恨”兩股情感在文章一開始就升騰交織。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