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指點:寫高考作文需善用“多愁善感”
2017-05-24 19:56:43高考幫
中國有句人人皆知的成語,叫“多愁善感”。這個成語歷來帶有貶義,多年來它幾乎成了感情脆弱、心態(tài)不佳的代名詞。但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我們很有必要為它“正名”。 所謂“多愁”,實際上就是指一個人喜歡多思多慮。多思多慮,才能把事情想得深,想得廣,才能發(fā)現別人不易發(fā)現的問題,從而增加挖掘和捕捉新的寫作題材的機會。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從杜甫到魯迅,從莎士比亞到羅曼·羅蘭,“多愁”者比比皆是,而整日無憂無慮者卻不多見。對于一顆豐滿而堅強的靈魂,“愁”,也是一種精神營養(yǎng)。“愁”,是比“喜”更為深廣、更有價值的一種心理活動,也是比“喜”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的一種心理活動�?梢哉f,“多愁”是寫作的一支催生劑。 說到“善感”,那更是寫作者必備的一種素質。善感是抒情這種表達方式的心理基礎。是否善感,進而較好地表達這份“感”,是一篇文章有沒有感染力的關鍵之一。一個中學生寫一篇以《母親》為題的作文,其中寫到上小學時有一次母親背著她去醫(yī)院看病,她伏在母親的背上,“感到母親的背是那樣堅實和溫暖”,僅這一點小小的感受,就給這篇作文平添了一份真切的母女之情。若是一個不“善感”者,也許根本就體會不到這份感受。 善感,是一個人精神世界豐富充實的表現;善感,又是豐富充實一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手段。聽一首歌,讀一本書,認識一個新的人,或者碰到點什么可喜可悲可愛可恨的事,有的人大大咧咧,漫不經心就過去了,有的人卻喜歡左思右想,品味咀嚼一番,于是就會收獲許多細膩深切的感受,或延伸出許多有價值的聯想。這種向內的審視是一種拓展和深化內心世界的過程。養(yǎng)成這種“自覺”的習慣,久而久之,感受生活的能力就強了,心靈就豐富了,再提起筆來寫作文,就有了較充足的“精神”準備。 當然,善感還要善記。因為人的感受很難定向進行,又是稍縱即逝的,所以就更需要善于捕捉和勤于記錄。比如一個學生考試不及格,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那一路上的心理活動,是及其豐富復雜的:有對家長的責備的擔心,有對往日不用心學習的悔恨,有對成績優(yōu)異者的羨慕,有對考試失利的原因的分析等等。如果當時不作些記錄,事過情遷,等到想要把它寫進作文里去時,大概只剩下“傷心”、“難過”之類干巴巴的詞語,其中豐富的細節(jié)和強烈的情緒都沒有了,而這些恰恰是使文章擺脫蒼白面孔、富有感染力的關鍵。 把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思索記錄下來,這就成了思想筆記。思想筆記和觀察筆記一樣,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寫作倉庫里的半成品。有了儲備充足的半成品,動筆前回顧一下,或者翻一翻,擇宜而用之,你就會有輕松自若甚至得心應手的感覺。 所以,如果你善于“多愁善感”,也能把所“愁”所“感”儲蓄起來,我相信,當你提起筆來,你一定會覺得“心里有底”得多。 進才中學 高級教師 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