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語文科技文閱讀匯編14
來源:高考網 2009-08-18 12:50:01
十四、天津卷(18分,每小題3分)
�。ㄒ唬╅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從起源的角度說,文化是“人化”,它相對于“自然”,是人的主體性或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從功能的角度說,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物,通過文化的繼承、傳播和創(chuàng)造,促進人的社會化、文明化、個性化,從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種層次存在和表現的復雜系統。人們首先感知到的是較淺顯、具體的層次,屬顯性文化,包括人的社會活動及其產品。一個人的某種活動、“做什么”,不是文化;一個群體在一個時期內的共同行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一個深埋于地下的石塊不是文化,一個經過遠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塊作為活動的產品就成了文物。顯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層次,即一個群體在一個時期內的活動規(guī)范、方式。人的活動效果既取決于“做什么”,更取決于人的活動規(guī)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層次是價值觀,這是文化的核心,與一定時期群體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關。他要解決的是“為什么做”的問題,是人的活動的取向、目的問題。正是價值觀的不同,“為什么做”的問題,最終決定了人們“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動是由價值觀所指導的,人的活動及其結果,說到底,不過是人的價值觀的外在表現。由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所謂文化,說到底,就是指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是人們對于理想、信念、取向、態(tài)度所普遍持有的見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價值觀的不同。文化的社會作用,最主要的是價值觀的作用。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體成員共同擁有和信奉的價值觀。任何一個社會個體,都是文化的產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會群體的價值觀。任何社會群體的形成,都是由于社會個體的文化認同,由于一種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一個共同追求理想目標而走到一起的。價值觀是群體認同的基石,是群體力量或弱點的根源。
5.下列對文化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是人的主體性或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B.文化是一個復雜系統,它是以深淺不同的多層次存在和表現的。
C.文化的淺顯層次是指一個群體在一個時期內的活動規(guī)范、方式。
D.文化的最深層次是人們對于理想、信念、取向、態(tài)度所普遍持有的見解。
5.答案:C
解析:c項在原文第二段可以找到正確的說法。
6.下列對“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這一觀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活動是文化的外在顯現,受價值觀的指導。
B.價值觀的不同,決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異。
C.文化具有群體性特征,價值觀是群體認同的基石。
D.每個社會個體的價值都能形成社會總體認同的價值觀,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6.答案:D
解析:D項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確的說法,“任何一個社會個體,都是文化的產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會群體的價值觀”。
7.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分別從起源、功能、構成等角度對文化進行了闡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物,二者體現了人與文化相互作用的關系。
C.經過遠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塊屬于顯性文化,它反映了遠古文化的更深層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決定了“為什么做”,這是人的價值觀的外在表現。
7.答案:D
解析:D項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確的說法:“正是價值觀的不同,‘為什么做’的問題,最終決定了人們‘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
關于恐龍滅絕原因的爭論,目前主流觀點有兩派:一派認為是由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另一派認為恐龍死于大陸洪流玄武巖,即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玄武巖巖漿火山噴發(fā)。但越來越多的證據似乎表明生物大滅絕往往伴隨著這雙重災難同時發(fā)生。
近來,德國摩根研究小組認為,引發(fā)恐龍滅絕的是一種被稱為“凡爾納爆炸”的巨大爆炸。這一理論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對為何生物大滅絕似乎總與大陸洪流玄武巖和隕石撞擊地球同時發(fā)生這一現象作出解釋。
摩根提出,假如某種大陸洪流玄武巖是由克拉通下面的地幔熱柱(即地球深處涌起的熔巖流)形成的,那么,就能夠制造出類似于隕石撞擊地球所產生的各種標記。
克拉通又稱穩(wěn)定地塊,通常指那些已達到地殼穩(wěn)定狀態(tài)的大陸地塊。這些地塊一般來說極其厚實堅固�?死�1億年左右就會發(fā)生一次分裂,有證據表明在最近的三次生物大滅絕期間,陸塊分裂的情況都曾發(fā)生過,而克拉通一旦裂開,長期積蓄在克拉通下的氣體就會在瞬間爆發(fā)出來,飛快升騰的氣體通過地殼的裂縫在地球表面突然爆炸,有毒氣體頃刻間污染大氣。爆炸過后,地幔熱柱內的氣體便以超過音速的速度噴涌,炸飛地幔熱柱頂端的巖石。這種爆炸釋放的能量可能相當于1200億噸烈性炸藥,如果這種能量一下子突然釋放,甚至能把200億噸巖石發(fā)射到高空大氣層中,然后把它們拋到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點,造成類似于隕石撞擊地球的標記。這種可怕的噴發(fā)機制讓摩根想起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的一種能將物體發(fā)射入太空的巨型槍,故將此爆炸命名為“凡爾納爆炸”。
摩根承認,現在還難以區(qū)分出隕石撞擊和“凡爾納爆炸”留下的遺跡。為此還需要找到存在氣體釋放管道的痕跡。摩根相信,相關管道痕跡就埋在噴流出來的洪流玄武巖的巖石下面。有朝一日,或許這些證據能在地震圖片和重力勘測中顯示出來。
8.下列有關克拉通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克拉通分裂常伴隨著隕石撞擊地球的發(fā)生。
B.克拉通是一種厚實堅固、狀態(tài)穩(wěn)定的大陸地塊。
C.克拉通下存有大量的氣體和巖漿。
D.克拉通分裂即穩(wěn)定地塊的裂開,其發(fā)生周期約為1億年。
8.答案:A
解析:A項正確的說法在第四段中可以找到克拉通分裂“可造成類似于隕石撞擊地球的標記”。
9.下列對于“凡爾納爆炸”理論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凡爾納爆炸”理論,隕石撞擊地球不是造成恐龍最終滅絕的原因。
B.“凡爾納爆炸”是指克拉通分裂時積蓄其下的氣體引起的巨大爆炸。
C.“凡爾納爆炸”的噴發(fā)機制是摩根受《從地球到月球》小說中的巨型槍原理的啟發(fā)而發(fā)現的。
D.“凡爾納爆炸”釋放的能量可能相當于1200億噸炸藥,可以把巖石拋到高空,巖石落回地面時撞出大坑。
9.答案:C.
解析:C項的正確說法應是“凡爾納爆炸的命名受了《從地球到月球》的影響“。
10.根據本文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伴隨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玄武巖漿火山噴發(fā),地表形成了很多隕石坑。
B.摩根提出的“凡爾納爆炸”理論取代了目前關于恐龍滅絕原因的兩大主流觀點。
C.隕石撞擊地球與“凡爾納爆炸”現象不同,因此,我們現在可以根據撞擊遺跡確定其屬何種現象。
D.如果“凡爾納爆炸”理論符合事實,那么,洪流玄武巖的巖石下面就存在氣體釋放管道的痕跡。
10.答案:D
解析:A項在原文中只是一種假說;B項“取代”二字太絕對,原文說的是這一理論具有“優(yōu)勢”;C項原文最后一段說很難區(qū)分這兩種遺跡;D項在原文最后一段可找到依據。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