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爭凸顯城市名片焦慮癥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9-07 19:09:05
這并非一場單純文化意義上的爭論。安陸的理由是:李白在安陸娶妻生子生活了10多年,所以有資格稱“李白故里”;而江油則稱,2003年就已申請“李白故里”注冊商標。
顯然,這次爭議與兩個企業(yè)爭奪“招牌”并無不同。
在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流行的當下,古代名人儼然就是“財神爺”。最近幾年,一些地方為了老子、帝堯、關(guān)羽、黃帝等古代名人的故鄉(xiāng)名號紛紛爭搶,蔚為壯觀,成一時之盛。在明眼人看來,這只是一些地方政府使的“借水行船”的發(fā)財招數(shù)而已,其醉翁之意不在文化,而在拉名人為自己招商引資和拉動旅游服務。正如山西大學旅游學院博士劉改芳說,名人故里之爭,實質(zhì)上是利益驅(qū)動下的資源經(jīng)濟博弈,每挖掘一個名人故里,就可以開發(fā)一個旅游景點,名人故里以及相關(guān)開發(fā),會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收入。
其實,各個城市之所以爭奪名人故里,其旨不僅僅在于旅游開發(fā),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身陷城市形象營銷的困境之中難以自拔。在中國目前加速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眾多城市都缺乏自身特色,“千城一面”是各個城市發(fā)展積弊深厚的痼疾。在此情況下,一個城市要對外宣傳自己的品牌,無不大傷腦筋。一些城市只好借助一些特別的標簽來突出自己,有的以一種獨特的動物,有的以一種獨特的植物,有的以一種獨特的運動項目,作為自己的“城市名片”。獨特的動物、植物太少,無奈之下,不少城市只好去翻故紙堆發(fā)掘“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找祖宗當標簽,于是乎,“某某故里”就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形象廣告里輪番粉墨登場。
李白太過出名,自然會被不少城市打主意挖掘城市品牌營銷的“潛力”。李白生活了10來年的安陸此次自稱“李白故里”是一例,李白終老之地馬鞍山舉辦中國李白詩歌節(jié)“打造李白詩仙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又是一例,池州城市形象片中借李白推廣秋浦河為詩河又是一例。名人少而城市多,有時一個名人又在幾個城市生活過,這樣的爭議就難以避免。當事城市安陸,此前還與云夢爭奪過“黃香故里”名號,也是類似爭論,其營銷城市尋找標簽之難,已不言而喻。
脫離城市的自身特色,光靠“傍名人”來打造城市品牌,除了多砸一些納稅人的錢進水里,散發(fā)這樣的“城市名片”難以有其他用處。試想,如果城市本身不吸引人,再多的名人廣告,又能怎樣?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